楊龍金一行深入常寧市楊家灣社區實地調研,認真聽取有關情況匯報,目前,楊家灣社區有綜合服務樓1棟、建筑面積700平方米,小型養老服務樓1棟、建筑面積800平方米,2017年集體經濟收入5.85萬元,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制度完善,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成效明顯。
座談會上,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梁宇琦代表衡陽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先進示范點發言。常寧作為全國第二批改革試點單位,篩選了4個鄉鎮進行試點改革,為衡陽市改革提供了模板,我市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村組施策,緊扣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股權設置和股權管理等四個重點推進,聚焦思想難統一、資金難籌措、工作難協調等問題,通過一年來的努力,我市改出了資產經營、資源開發、股份合作、產業帶動、服務創收等五種集體經濟新模式,改出了“兩委一村”村級組織新格局,改出了“一村一業”的新路子,全市所有村(社區)完成清產核資和成員身份確認,257個村(社區)成立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56個村(社區)實現分紅。
楊龍金充分肯定了我市近年來取得的成績,他強調,推進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是一項政治任務、民生工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衡陽市各縣市區要以常寧為榜樣,深化認識,認真學習領會,把握原則;吃透上級相關文件政策、會議精神要求,把握改革的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強化領導,壓實責任,加強干實改革的班子和隊伍建設,強化經費保障,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有錢辦事;堅持時間服從質量、堅持農民權利不受損、堅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為改革目的,讓農民享受更多的改革成果,為實現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樂勝表示:下階段我市將繼續認真落實上級的安排部署,虛心學習衡陽市各縣市區的寶貴經驗,積極探索更多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確保率先完成改革試點任務,讓產權改革紅利成為百姓的福利。(李威)